拓展訓練起源于二戰時期,最初是以提高身體素質、生存能力為主要目的的軍事訓練。在二戰時期這種訓練模式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戰之后拓展訓練以其獨特的訓練方法和創意被迅速推廣。如今該項模式已發展到為提高企事業員工、學校教師和學生身心素質的重要訓練方法。
《課標》中對處于水平四階段學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目標作了明確釋義。其中明確指出要以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增強學生們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們堅強的意志、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等,為學生們終身參加體育運動奠定基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但就目前初中生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來看,難以達到上述《課標》中的要求,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素質,就得高效的利用好體育課,有效的將素質拓展訓練引入到初中體育課程資源中,并選擇一個適當的教學模式,制定完善的課程設計,與評價標準是一個既有理論價值,又有著現實意義的選題,它不僅符合中學生自身的發展需要,也符合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因為拓展訓練以一種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磨練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更好的完成《課標》中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的目標。
本文從拓展訓練的教學理論出發,查找素質拓展訓練有關的相關書籍,并從筆者的親身體驗和教學實踐出發進行了整理、分析、研究,對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進行教學實驗。證實了拓展訓練對中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和體育課程效果都有重要的影響,是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之一,特別是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兩個方面的內容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文首先從體驗式教學入手,分別從來源、概念、教學內容等方面對初中生拓展訓練理論進行論證和闡釋,并從教學實驗角度出發,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教學實驗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初中生開展拓展訓練教學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得出下列結論:易縣初中學校師生對拓展訓練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各學校開設與拓展訓練有關的課程以及組織拓展訓練活動較少。根據初中學校師生對開展拓展訓練的態度、開展時間、開展學期以及開展方式的調查,表明師生支持在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根據目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現狀、師資、場地、拓展訓練的項目、項目所需場地器材、初中自身有利條件、師生對開展拓展訓練的意愿進行分析,得出易縣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是必要的、切實可行的。
實驗結果顯示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進行拓展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和傳統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沒有太大的變化的,但是拓展訓練能夠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體育教學的不足。實驗組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團隊意識高于對照組,學生的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團隊協作等素質從測試結果看是明顯增強的。初中生進行拓展訓練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測試量表和部分身體素質測試指標明顯不同,由于實驗條件和實驗技術等方面的欠缺,身體運動素質是否明顯比對照組提高還有待研究。通過本文實驗研究結果以及調查分析結果明顯看出初中開展拓展訓練課程是時代的要求,是可行的且非常必要的。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發展的黃金時期,此階段開展素質拓展訓練不僅適應了當代中學生發展的需要,豐富了教育課程的內容,增加了多項教學手段,而且學生為了適應新的學習要求,積極改變自己努力滿足課程的需要,學習到了新知識、新方法,并逐步完善中學階段的認知水平。
有需要就聯系我們吧